一周财经观察与思考:8月23日 – 8月29日

国美控制权之争发生重大转折

这个夏天里财经媒体充斥着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各路报道,这本是资本市场的利益角逐,现在经过各方添油加醋,发酵成了夹杂着个人恩怨和民族主义的政治争斗。用成王败寇的逻辑来评价黄未免太老旧,但若认为黄是中国特殊的商业环境的牺牲品而同情却又太贱了,评价此番纷争最好还是感情放一边。固然黄是国美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但也只是约34%的股权,现实已经明示了黄光裕式的国美之路是不可延续的,而资本永远是追逐利润的,不应该也不会牺牲大多数股东而保全个体,只要它还是股份公司,就应该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怎么可能让所有股东为大股东陪葬?在本篇报道里,华尔街日报定论:一个新的中国企业家阶层开始努力将中国的商业规则从数十年的由创始人领导、贿赂成风的交易方式转变成一个专业管理和负责任的时代。在我看来,陈的举动符合公司、股东利益,假如我是国美的股东,我会把票投给陈晓。

中国计划推进房产税改革 实施资源税改革

我对于税收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政治课本的水平,至今也闹不明白都有哪些税种,征税对象包含哪些,中国的国税和地税怎么一回事,如今有切身体会的就只有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或许还有能“有幸”缴上房产税。这篇报道里共提到四个税种,分别是资源税、房产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其中前三者都归地方,增值税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改革后,资源税征收幅度将提高,并且从量改为从价征收,这对资源丰富地区来说是个好事。房产税将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主体税种,至于其能不能抑制甚至打压房价,我的看法是肯定的。当下增值税只对工业部门征收,对服务业则征收营业税,服务业税负就比工业重,我怎么也没想明白。通观全篇报道,达成一个结论:改革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将会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地方可支配的资金变充裕了,那么监督地方政府花好钱的措施和体制是不是更加完善了?

[ Read More » ]

一周财经观察与思考:8月16日 – 8月22日

中国经济赶超日本 有喜亦有忧

在这个炎热伴着暴雨,夹杂着灾难的夏季,中国 GDP 超越了日本,摘取第二大国别经济体名号行将成为现实,这对于还纠结在金融危机里的各级政府官员们来说着实长了不少脸面。正如这篇报道所言,有喜更要有忧,希望人们引“第二”为傲时,别忘了与“第一”的差距,–以总量来看,就算中国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还需要十年甚至多长时间才能赶上美国,何况美国更不会停下来等我们。即便还用日本来比较,我们的人均产出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大而不强,外强中干,是许多人对中国经济的忧虑。无可否认,此前经济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甚至国民健康,远的不谈,仅以刚刚过去的三聚氰胺和紫金矿业来说,教训甚为惨重,恢复国民信心和生态环境代价高昂,–看看此次圣元奶粉事件,有几个人信任检测结果?

葡萄酒身价倍增 堪称“液体黄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今征战几人回。看到葡萄酒,这是我最先想到的,盛唐诗人王翰是不会想到当初戍边将士的佳酿,如今被商人们用来做防御性投资。来自路透的报道,顶极葡萄酒堪比黄金,2000瓶拉菲庄园葡萄酒即将在香港由苏富比拍卖,总估价在150万至250万美金。简单换算一下,一瓶葡萄酒的估价折合人民币约5850到9750人民币。如此看好的行情,可与2007年的行业高点比肩,也难怪佳士得上半年葡萄酒拍卖会拍得的资金,比往年增长了18%。葡萄酒在中国,特别是对于钟爱白酒的人,算是个“泊来货”,一般出现在商务等场合,这些年,中产阶级慢慢接受并流行起来。相较世界著名的葡萄酒酒莊,国内酒莊的时间太短,或许这些也昭示着一个金矿。

[ Read More » ]

一周财经观察与思考:8月9日 – 8月15日

中国宜搜未来两三年未来两三年可望上市

宜搜是哪个?汪溪又是谁?如果不是 Reuters(路透)“点名”,我对这两个问题毫不感兴趣。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互联网用户达2.77亿。而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国内移动搜索市场,百度以34.33%占据第一名,谷歌以12.29%占据第三名,而本篇报道的主角以16.91%占据第二名。同时该公司 CEO 声称来自中国移动公司的数据显示,宜搜在移动搜索的市场份额达到42%,已超过百度(25%)。自从2009年中国大陆启动3G网络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声音突然响亮了许多,很多在以网易、盛大、腾讯等公司为代表的第一轮中国互联网热潮中没有抓住机会的人们,这次都睁大了眼睛,努力寻找互联网下一个金矿,游戏?社交?LBS?搜索?看起来不错的市场份额,加上热情高涨的投资者,似乎今年实现收入1.3-1.4亿元人民币,明年盈利,2012年-2013年为理想上市时期,与百度和谷歌同台竞技显得颇具可行性。与此同时,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中国移动和新华社将合作建搜索引擎,不出意料的话,这个搜索将是移动搜索。

银监会封堵银行表外贷款

银行、信托、房企,这三者之间究竟大成了什么样的关系?何为表外信贷?表外信贷在资金如何进入房企?我在看本篇报道时有着这样三个疑问。从另外一则报道可以知道,房企越来越多通过信托投资公司筹集资本。原本是房企向银行贷款,但是用完了贷款额度的银行受限于资本充足率,于是银行把贷款出售给信托公司,这样房企贷到了款。信托公司再把这部分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由银行发售给理财客户。绕了一圈以后,贷款重新回到了银行,这部分贷款就是所谓的表外信贷,其不会计入资产负债表。而经济观察报(2010年8月9日版)头版《银信合作或月内重启 厘清表外信贷》一文则一针见血道出了银行和信托的关系:信托公司只挣千分之三的手续费,实际上借款人和投资者都是银行的客户,产品设计也是银行做的,。如此一来,银监会此番动作的目的也就清晰了,一来控制信贷总量,防范风险,二来信贷资金进入楼市,配合中央政府楼市调控。

[ Read More » ]

一周财经观察与思考:8月2日 – 8月8日

中国油库建设步伐加快 扩容迅猛

中国的石油储备大致分为两类:成品油商业储备和战略原油储备,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前者四年后将接近5亿桶,比2009年增加一半。我想这种变化应该和中国汽车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背景密不可分。这篇报道里提到美国、日本的原油储备达到90天的净进口量,相较之下,中国还不到两个月。依照 IEA (Internaltional Energy Agency,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当前中国每日需求石油913万桶,2015年将达到1160万桶。如果依照先有的储备水平,未来一旦石油进口中断,中国支持得了几天真成一个大问题。我第一次从媒体上接触到石油储备这个概念大概是在一两年前,似乎我们危机意识还是不够,前人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我们真的把眼光放得更远、更广才行啊。

小麦价格飙升 引发市场忧虑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没有饭吃,其他都等于白搭,要不然中央也不会三令五申土地红线,保证粮食生产。这一两年气候异常,谁都能感受的到,俄罗斯和东欧的干旱已经使得农作物产量出现滑坡,俄罗斯甚至已经禁止小麦出口,我想如果不是出现大问题,老毛子不至于颁布禁令。这些因素都使得九月份交割的小麦期货价格足足比六月份上涨了58%,--这种现象和国内炒大蒜、绿豆等相映成趣。某种程度上,食品价格上涨,暗示通胀的到来。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吃饭又得付更多的支出,真是雪上加霜。

[ Read More » ]

一周财经观察与思考:7月26日 – 8月1日

购买中国公司股票的八大理由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报道,不得不让人再次警醒自己: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罗列的八个理由,逐个来批注。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但两者的基数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中国中产阶级每年增5000万,--数据来源可信吗?第三,中国成为头号能源消费国,--不足以构成买入的理由;第四,中国爆发信贷危机的风险很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危机正在暴露;第五,中国钢产量今年增长15%,--我们还在为产能过剩头疼;第六,四成高校学生获得理科、工科学位,--不足以构成买入的理由;第七,中国外汇储备庞大,--或许能构成买入理由;第八,最近很多中国公司上市尚未被关注和支持,--靠猜想达成结论,恐怕是一厢情愿。关于第六条理由,有一个有趣的数据,中国最高领导层中九个人中八个是工科学位,美国总统、副总统加六个内阁成员都是法学学位。

观点:未来十年中国的转型之路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老外对中国未来十年的思考,也许能告诉我们有别于正统的观点。作者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必须从北上广深向内陆、西部地区转移财富,我想这是国人对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致期盼。作者认同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的看法, 中国需要形成一张更牢固的社会保障网,提高农村地区收入,并增加服务行业的就业。我想这在老龄化步伐加快、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背景下,显得势在必行,然而住房、医疗和教育堪称现代三座大山,无形当中夺取了国人其他方面的消费,这是经济转型,从出口转向消费的大障碍。

[ Read More » ]